新疆阿拉尔:白盐碱地上长出万亩绿棉田  第1张

  原标题:新疆阿拉尔:白盐碱地上长出万亩绿棉田 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昔日“不毛之地”,今朝绿意绵延。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双城镇十一连的万亩盐碱地上,呈现出千亩棉田一颜色,万亩棉田一展平的景象,条田内棉株壮实,棉铃花开。五年实践,白碱滩变成了良棉地。

  从高空俯瞰,绿色的棉田被一条条排碱渠分割开来,犹如一块块绿毯平铺在大地上。时下正是棉花初花期,为保证坐桃率,职工们正在利用无人植保机喷施叶面硼肥。

  职工廖立文家有80亩棉花地,今年长势不错,成了连队里的“明星”地块,不少职工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然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碱滩。

  廖立文说:“当时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是白花花的一片,到处都是碱草。”

  2020年,六团双城镇十一连联手相关企业,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采用深耕粉碎松土技术,对所有地块深耕70公分以上,以打破土壤胶板层,增加土壤通透性,激活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为实现充分洗盐排碱,连队还深挖了多条排碱渠,在这些沟渠的辅助下,棉田中的盐碱量大幅下降。

  六团双城镇十一连党支部书记魏九龙说:“这个是总干排,这个边上是节排,按照新疆的土质特点来讲,它主要降低地下水位,起到渗盐排盐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沟,这个盐碱往下渗就非常慢。”

  为种好棉花,连队在种植过程中采取当下主推的“干播湿出”滴水出苗技术,并采用小流量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可通过少量、多频次的滴水,让作物根系始终生长在无盐碱的环境中,并配合酸性肥料,极大改良了土壤酸碱度,棉花产量一年一个台阶。2023年,十一连近万亩棉花地平均亩产达到478公斤,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面积占23%。

  廖立文说:“去年这个棉田棉花单产达到480公斤,今年看这个长势,500多公斤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产量是我们前两年不敢想象的。”

  除了在水上控制,在施肥上也打破传统。盐碱地上种作物,前期由于根系发育生长慢,吸水、吸肥能力弱,大多出现前期不长、后期疯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连队采用基肥面施的方式,在棉花出苗期通过无人机将肥料喷施下去,这样肥料可集中在土壤层15公分以内,有利于棉苗根部吸收,从而促其生长。

  十一连党支部书记魏九龙说:“盐碱地种植作物在苗期由于根系发育生长慢,吸肥吸水能力弱,按照传统的基肥深施的施肥方法,80%的基肥都集中在土壤层15-30公分之间,苗期作物根系很难吸收,我们通过基肥面施,所有的肥料都集中在0-15公分区间,实现棉苗早发,为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五年的技术积累,今年连队又在新的盐碱地上种棉花,虽然是第一年,除了部分盐碱重的区域出现僵苗、弱苗,其他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达250公斤。

  魏九龙说:“这两年盐碱地改良这个技术,配合水肥和大型机械的应用,特别是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块运用很到位,所以第一年效果非常不错,今年的棉花产量应该在250到300公斤之间。”

  通过五年时间改良,现在十一连的万亩盐碱地土壤盐分由1.2%降至0.3%,PH值由9降至6.5,棉花产量由平均亩产150公斤增加到2023年的478公斤,今年棉花平均亩产有望突破500公斤。

新疆阿拉尔:白盐碱地上长出万亩绿棉田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