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最真实的“上甘岭战役”,43天血战背后,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1、这是一场我们熟悉却又不真正了解的战役,这是一场被世界所有著名军校载入史册的战役,这是一场无数中国军人喊出了“向我开炮”的战役。

2、上甘岭战役的战况极其惨烈,是战争史上都非常罕见的,被称为“东方凡尔登绞肉机”。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涌现出了很多像黄继光一样的英雄人物。

3、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甘岭地区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展开了长达43个昼夜的攻防争夺战。敌方投入了美第7师和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第9师以及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共6万余人。

4、年,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朝鲜境内的上甘岭下起了大暴雨。然而,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大暴雨竟然冲出了美军少校的尸骨。正是这具尸骨,见证了20年前上甘岭战役的无比惨烈。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发生在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对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军队发起了突然进攻。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共有5次大规模战役,全部集中在1950年11月到1951年6月间。而从1951年6月之后,交战双方再也没有爆发投入百万人规模的大型会战,但整场战争却一直持续到了两年后的1953年7月。这要结合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来分析。

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瞬间点燃。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中共中央在国家安全的考量下,于10月上旬果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10月19日,中国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美军进行面对面的抗争。国内,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也随之展开。

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公开2022_上甘岭战役全世界看傻了  第1张

《狙击手》观后感心得精选范文三篇

《狙击手》观后感 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 《狙击手》以精湛的叙事手法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展现了战争中的英勇与悲壮。影片中的狙击手们身处恶劣环境,面对生死考验,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敏锐智慧令人敬佩。紧张刺激的战场氛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我想,张艺谋在试图通过《狙击手》探索中国主旋律的另一种表达,他将自己的战争情怀、人文关怀和主旋律战争电影的类型化进行交融。它将视角浓缩到最小,小到只有一个场景,两支小队,几把枪。为了一份事先不知道的情报,一个不能抛弃的战友,智斗厮杀,围困突围。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张艺谋在试图通过《狙击手》探索中国主旋律的另一种表达,他将自己的战争情怀、人文关怀和主旋律战争电影的类型化进行交融。我们能看到的是铺天盖地,是狂轰滥炸,是一个又一个特效堆起来的“大片”。

在总结中,《狙击手》电影观后感是深刻的。它让我对狙击手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人生、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它也让我对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观影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相信,这种观后感不仅是我个人的感受,也是很多观众共同的体验。

《狙击手》这部电影故事线相对简单,场景比较单一,但情节上有比较大的波动性和悬念感,故事很简单,就是在抗美援朝过程中,连长(张译饰演)派了一个狙击英雄做为班长带领全班去搜救一个侦察兵并与美军一个狙击班缠斗的故事。